tongji8866@163.com
18603827771

新闻中心

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水治理标志和要求

发布时间:2023-3-14 9:16:41  来源:  作者: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高质量发展本质要求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改变过去高投入、拼规模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进科学、技术和制度的创新,提高科技和治理水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坚持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行业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协调性;坚持绿色发展,推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环境健康、生态良好、坚持开放理念,顺应经济潮流,扩大加深对外开放。

二、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跨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进入稳步下降阶段,河湖生态流量逐步恢复、水生态状况恶化趋势扭转。历年统计数据表明,与烟(粉)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等大气污染物从2014年前后开始稳步下降,我国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也已经改变上升趋势转而下降。其中化学需氧量数据因为统计口径不同而年际波动较大,但不影响对整体下降趋势的判断。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大幅度下降。

三、河湖生态需水受到了重视,流域生态调度已广泛实施,河湖生态流量逐步得到恢复,河湖水域功能达标率,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开始转为逐步改善。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根本好转,水旱及相关灾害防控能力大为加强,流域生态逐步恢复。水土流失治理显著,以黄河为例,河流输沙量呈趋势性大幅度减少;森林覆盖率增加,农作物受灾面积和发生地质灾害的次数趋势性下降,说明流域生态环境状况有根本性改善,抗御水土流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洪涝和干旱灾害的能力大幅度增强。

四、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市场调节、社会参与、设施支撑的现代水治理体系,初步具备了现代化的水治理能力。与此同时,水价、水权交易、水工程招标投标、水服务购买等市场机制也发挥了重要的市场调节作用;专家咨询论证、利益相关者意见调查、社会意见征求等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参与途径和方式;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关注和投入的领域,水利科技在水循环基础研究、水工程技术研究、水管理制度研究各方面进入先进行列,注重通过科技创新水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三、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水治理的要求根据高质量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对水治理所处阶段进行判断,可以推断今后一个时期高质量发展对水治理的总体要求。

五、落实流域大保护的方针,切实转变到以水资源利用和流域保护水治理模式;避免“流域保护的工程化思维”、企图通过大规模修建工程的方式来解决生态问题,而要尊重生态规律,以保持生态系统的自然本底状况为生态保护原则,利用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恢复的能力,改变人类过度干预自然的错误行为,主要采用减少人类破坏、自然恢复的方式来保护和恢复生态。在用水微增长情况下,除个别缺水地区,不应再追求扩大供水规模,而应以提高供水保证率和供水质量。对于农业灌溉,传统的供水保证率标准是75%,这对于高标准农田尤其是设施农业而言显然标准偏低,是否可以提高到跟工业一样的标(95%).

六、设施农业已经工业化,资本密集度也比传统大田农业高了很多,理应有更高的供水保证率。对于城乡生活用水,提高保证率和供水水质,应在替换不合格供水水源、规划和修建城镇应急后备水源工程、集中供水水源地保护、自来水处理和配送系统的质量提高、城乡供水一体化、偏远地方供水保障、提高供水效率等方面下功夫。我国大江大河、城市的防洪标准已经基本达到要求,但中小河流、农村地区的防洪除涝标准以及城市内部的除涝标准还普遍偏低。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从大江大河、城市的防洪,转向高标准洪涝防治模式是大势所趋。为适应和推动这一转变,要紧的一项工作是加强县级基层的防洪能力建设。

七、急需合理安排基层管理机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服务支撑机构的配置,以保证基层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和能力来应对挑战。

八、水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改变传统水利粗放式发展模式,积极应用和融合现代信息化、智能化等高精尖技术,发展精细化水利,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获取及时、准确的水相关信息,提高水监测和计量水平,提高降雨、径流等各种水变量的预报水平,是水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提高水信息预报水平可以大大提高水管理绩效;创新水资源配置和调度、流域综合调度优化技术,是水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发展水管理智能化技术是未来水管理精细化的方向。